首页 >> 公告新闻文件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公告新闻文件
 
第三届“延安道路与当代中国”延安大学 研究生学术论坛暨学科征文比赛 邀请函
日期:2023年02月28日 10:21  发布人:  浏览量:

延安是中华民族圣地、是中国革命圣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2022年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等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专程来到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宣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党形成的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他表示,“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延安大学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2017年9月19日,在延安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大学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办学成就,并殷切勉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弘扬延安精神,勇于改革创新,把这所具有光荣历史的大学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批示为我们在新时代办好延安大学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021年起,由研究生院主办、各二级学院(重点学科)协办的延安大学“延安道路与当代中国”研究生学术论坛暨学科征文比赛已成功举办两届并取得丰硕成果。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奋斗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延安精神、深刻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激发研究生学术创新意识、营造思想碰撞、学术争鸣的良好风气,研究生院拟举办第三届“延安道路与当代中国”延安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暨学科征文比赛,现面向校内外研究生公开征文,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本次学术论坛由学校总论坛与学院(学科)分论坛两部分组成。学院分论坛分学科进行,研究生院指导各学院(学科)于2023年3月-4月以线上或线下形式举办,学校总论坛初步定于2023年5月-6月间择期举办。学校将对本届论坛“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指导教师”、“优秀论文”,予以表彰。

征文细则

一、征文要求

各学院分论坛选送的学科征文稿件应为尚未公开发表的原创性学术论文。论文格式请参照《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http://skxb.yau.edu.cn/CN/column/column107.shtml);

篇幅控制在8千字左右;请提供中文摘要(300—500字)和关键词(3—5个)。为便于匿名评审与联系,作者信息(姓名、单位(学科)、年级、电话、邮箱等)请列于与正文独立的首页。

二、投稿联系方式

校外投稿请直接发至延安大学研究生论坛邮箱,本校研究生的论文经学院选拔后由研究生秘书统一发至研究生论坛邮箱。

邮箱地址:yjslt@yau.edu.cn

注:投稿时请以姓名+论文题目命名word文档。

三、截稿时间

论坛稿件最终截止日期为2023年4月30日。

选题指南

1、党的二十大研究

2、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3、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关系研究

4、延安精神中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

5、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艺作品创作与宣传效果

6、延安时期青年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

7、符号传播:延安时期中共理论传播的新视角

8、自我革命的发展道路及其价值旨归

9、延安精神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体系

10、用延安精神涵养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11、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实现个人品德建设的路径探析

12、弘扬延安精神 净化政治生态

1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14、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研究

15、延安时期党群关系的历史经验研究

16、党在延安时期的学习研究

17、延安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经验研究

18、延安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研究

19、延安时期语言文字改革与教育经验

20、延安时期文艺刊物建设经验

21、延安文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2、延安文艺发展的物质困境与改善

23、延安时期文化领域的防疫宣传

24、延安时期的艺术门类及其形态发展

25、延安时期的文艺教育体系创构及其影响

26、延安文艺经典的当代教育与接受

27、延安时期外国文学与理论的译介

28、延安时期文化人的外语背景与独特贡献

29、延安时期重大会议研究

30、延安时期著名人物研究

31、延安精神及其原生形态研究

32、延安时期党报党刊建设研究

33、延安时期社团组织研究

34、延安时期婚姻与家庭生活研究

35、延安时期文体娱乐活动研究

36、延安时期国际友人群体研究

37、延安时期卫生医疗事业发展研究

38、延安时期党史学习教育研究

39、延安时期干部教育研究

40、延安时期理论创新研究

41、延安时期党的法制建设研究

42、延安时期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研究

收藏本页打印